沉默的守夜人
老张的修车摊在社区西门已经摆了二十三年。蓝漆剥落的工具箱第三层抽屉里,躺着一本边角卷起的笔记本,密密麻麻记着每辆车的"病历":王老师家白色大众的变速箱异响,刘阿姨电动车后轮每半年要换一次轴承,门口快递站三轮车的化油器老毛病从2018年延续到如今。
梧桐树影在水泥地上爬行,老张的摇椅发出规律的吱呀声。五米外新开的智能汽修店窗明几净,电子屏滚动着"半小时快修"的红字。穿连体工服的年轻人偶尔向这边张望,目光掠过老张磨得发亮的补胎机和斑驳的"精修化油器"招牌,像看一件过时的老家具。
上周四暴雨,积水漫过路基时,老张正给送菜老李的脚踏三轮车紧链条。雨水顺着遮阳棚的破洞淌进他后颈,冰凉的触感让他想起1989年在农机站当学徒的日子。那时师父总说"车有车性",现在的新技师们大概觉得这话可笑——他们更相信诊断电脑打印的故障码。
对面水果店老板娘送来一篮杨梅,说是谢他上回半夜帮忙修冷藏车。老张用棉纱擦着手,瞥见智能店里的小伙子正对着打不着火的新能源车挠头。工具箱最底层,他收藏着各种淘汰的零件,包括早已停产的化油器垫片,这些铁片在某个抽屉角落渐渐锈蚀,如同他记了二十三年的笔记本里那些不再出现的车牌号。
登录后可发表评论
点击登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