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巷里的修鞋匠

老张的修鞋摊摆在巷子口已经三十年了。一张磨得发亮的小马扎,一个装着锤子、钉子和碎皮子的木头箱子,就是他的全部家当。巷子里的居民都认识他,新来的快递员也会在送件时顺便把开胶的运动鞋拿来让他补补。

夏天的午后,蝉鸣声穿过梧桐树叶。老张眯着眼睛,正给一只高跟鞋换鞋跟。他的手背上爬满褐色的老年斑,指节粗大,动作却异常灵活。锥子在鞋底穿孔的"哧哧"声,与远处工地的打桩机此起彼伏。几个放暑假的孩子蹲在摊子前,看他把烧红的铁片按在鞋底上,焦糊味混着皮革香在空气里飘散。

巷子口的咖啡店换了三次招牌,对面的水果摊变成了连锁药店。老张的价钱始终没怎么变,补个鞋跟还是收五块钱。常有老顾客过意不去,硬要多塞给他几个硬币,他总摆摆手:"够买馒头就行。"

去年冬天特别冷,老张连着半个月没出摊。巷子里的人这才发现,竟没人知道他住在哪里。后来他重新出现时,左腿有些跛,工具箱里多了瓶风湿膏。问他怎么回事,他只说:"年纪大了,零件总要出毛病。"说话时,他正用砂纸打磨一只磨偏的皮鞋底,鞋油的焦糖色染在他指甲缝里,像嵌进去的岁月痕迹。

最近巷尾开了家智能修鞋铺,玻璃门上贴着二维码。前天看见居委会主任拎着皮鞋去那里,回来时抱怨机器压的鞋底不如手工的舒服。老张听了只是笑笑,继续敲打手里那只开了线的童鞋,锤子落在鞋钉上的声音,像一首老旧的歌谣。

评论
暂无评论

登录后可发表评论

点击登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