巷口的修车匠
老周在巷口摆修车摊已有二十三年。一张木板凳,一只铁皮工具箱,外加几块磨得发亮的补胎胶皮,便是他全部的家当。巷子里的居民都认得他,那些掉了漆的"永久"、"凤凰"经过他的手,总能重新轧出清脆的铃响。
清晨六点,老周照例用火油洗净手上的黑垢。巷子东头卖豆浆的王叔总会给他留一碗热浆,盛在印着牡丹花的搪瓷碗里。老周喝浆时爱盯着巷子看——穿校服的孩子蹦跳着掠过青石板,自行车轮辐在朝阳下划出晶亮的弧线。他的手指关节粗大,却能在车链断齿的瞬间,准确摸出兜里备着的替换零件。
去年冬天,巷尾搬来几户新人家。有个戴眼镜的年轻人推着辆变速车来打气,老周摆弄半天气门芯,摇摇头说这要专用气筒。年轻人掏出手机扫了辆共享单车,那辆变速车就再没出现过。后来老周的工具箱里多了套新扳手,是他特意坐公交去五金市场挑的。
梅雨季来临时,老周的板凳腿开始长出霉斑。有天我见他对着台电动滑板车出神,车主人正用APP查询最近的充电柜。工具箱最底层压着本发黄的笔记,上面用铅笔写着"1998年收学徒:补胎5毛,调刹车1块"。
前些日子经过巷口,发现老周的工具箱敞着盖,里面整齐码着三排崭新的共享单车铃铛。阳光照在镀铬铃面上,晃得人睁不开眼。
登录后可发表评论
点击登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