沉默的螺旋
人们常说,手机拉远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。街边、餐厅、公交车上,低头看屏幕的人比比皆是,却鲜少有人抬头与邻座交谈。这倒让我想起一个奇怪的现象:越是人多的场合,越容易陷入一种古怪的沉默。
那天在电梯里便遇着了。七八个人挤在铁皮箱子里,各自盯着跳动的楼层数字,连呼吸声都刻意放轻了。有个穿蓝衬衫的男人清了清嗓子,声音在静默中显得格外突兀,引得众人纷纷侧目,又迅速别过脸去。空气里飘着一种微妙的尴尬,仿佛谁先开口,谁就破坏了某种不成文的规矩。
茶馆里也是这般。十几张桌子坐满了人,却只有茶杯碰撞的轻响。人们用手机拍着茶点,手指在屏幕上划来划去,倒是对面坐着的人,连正眼都不愿多给一个。我注意到角落里一对年轻男女,各自捧着手机,手指翻飞如蝶,面前的茶早已凉透。偶尔抬头对视,竟露出几分陌生的神色。
最耐人寻味的是小区楼下的长椅。傍晚时分,总有几个老人坐在那里,间隔恰到好处的距离,既不显得疏远,也不至于亲近。他们望着远处,一言不发,直到天色渐暗才各自散去。这种沉默不是无话可说,倒像是早已达成某种默契——有些话不必说,有些事不必问。
现代人的交往,恰似一场精心设计的哑剧。我们发明了无数种沟通工具,却越来越不懂得如何开口说话。面对面的交谈成了一种奢侈,沉默反倒成了最安全的距离。这让我想起乡下老家的集市,吆喝声、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,热闹得让人头疼。而今在城市的钢筋森林里,我们把自己包裹在静默中,像一个个移动的孤岛。
或许有一天,当沉默变成习惯,人类会忘记如何发音。到那时,语言的消失倒真成了进化的必然。
登录后可发表评论
点击登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