沉默的螺旋
街上的人流如常涌动,却少闻人声。偶有交谈,也是压低了嗓子,仿佛怕惊动了什么。这便是都市的常态了。
人们对面相逢,眼睛却总是避开。他们大抵是怕彼此的目光会勾出什么不该说的话来。于是只好盯着手机,那方寸之间的光亮,竟成了最安全的所在。公交车上,乘客们挤作一团,却各自沉默,宛如一具具会喘气的木雕。
办公室里更甚。同事们围坐一桌吃饭,咀嚼声清晰可闻,却鲜有言语。偶尔有人试图挑起话题,也不过是"今天天气不错"之类。话一出口,便如石沉大海,激不起半点涟漪。众人只是点头,继而埋头吃饭,好像那饭菜里藏着什么人生的真谛。
咖啡店里,年轻人三三两两坐着,各自捧着电子设备。即使面对面而坐,交流也多是通过即时通讯工具。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,真正的对话却寥寥。邻桌一对情侣,各自滑动手机屏幕,时而抬头相视一笑,复又低头。这大约便是新时代的爱情了。
茶馆里的老人们倒是健谈,可说的也无非是家长里短。但凡触及稍敏感些的话题,便有人咳嗽两声,于是众人心照不宣地转向他处。他们的眼睛浑浊,却闪烁着一种奇异的精明——知道什么该说,什么不该说。
学校里,孩子们被教导要"谨言慎行"。课堂上,老师提问时,举手的人越来越少。即使被点名回答,也多是支支吾吾,生怕说错了什么。久而久之,连思考的能力也似乎退化了。
入夜后,小区里万家灯火,却听不到人声。电视机的声音透过窗户传出,间或夹杂着几声干笑。人们宁愿对着荧屏傻笑,也不愿与邻人寒暄半句。
沉默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蔓延开来,像一层透明的膜,包裹着每一个人。我们被困其中,却浑然不觉。偶尔有人试图打破这沉默,声音便如投入深潭的小石子,转瞬即逝,连涟漪都不曾留下。
久而久之,沉默成了习惯,习惯成了自然。我们就这样渐渐失去了发声的能力,也忘却了倾听的耐心。
登录后可发表评论
点击登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