消失的修伞匠
胡同口的老张收拾了摊子。这已是腊月里的事。
先前他总在榆树下支个马扎,身旁排开各式伞骨、伞面,还有盛着胶水铁盒。伞铺陈在塑料布上,像一排排折翼的蝙蝠。老张修伞极有章法,先捏着伞柄转两转,便知是弹簧脱钩还是骨节锈蚀。他拇指上总缠着胶布,食指第一节微微弯曲——那是常年捏钳子留下的印记。
斜对过杂货店的王婆说,老张手艺是祖传的。他祖父从前在苏州制伞,父亲五十年代进了国营厂子。这话不知真假,横竖老张修伞确有一手。梅雨季生意最好,常见穿西装的后生捏着断骨洋伞来寻他。老张眯眼瞧了,报个价,主顾嫌贵,他便把伞往旁边一搁,自顾粘补别的活计。待那人转回来,价钱又涨了两块。
后来街上开张了两元店。塑料伞卖得比修伞便宜,主顾渐渐少了。老张晌午常打瞌睡,下巴抵在胸前,灰白头发上粘着柳絮。有天城管来撵,他慢吞吞收拾家什,伞面窸窣响着,像一声声短促的叹息。
今春榆树抽芽时,老位置摆上了共享雨伞的桩子。铁灰色的桩体钉进地面,上头挂着五颜六色的伞,扫码就能取用。王婆说老张回河北老家带孙子去了,也有人说在城郊废品站见过他,专拆旧伞的钢骨卖钱。
前日暴雨,我看见个年轻人蹲在共享雨伞桩前。他手里攥着断骨的伞,正在手机屏幕上划来划去,想必是在找维修客服。雨水顺着他的西装领口灌进去,洇出一片深色的痕迹。
登录后可发表评论
点击登录